看完上市药企的公告书,中国还有多少“健康人”?
有的时候药都可以乱吃,但是话真的不能乱说。
比如,常山药业最近就因为“1.4亿人阳痿说”引发了众怒。
事情是这样的。近日常山药业发布上市公司公告,称他们拿到了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可以开始生产适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剂,俗称“伟哥”。
这本是好事儿一桩,公司发布个公告,告知股民自己有了赚钱的新项目也是顺理成章。但是,大家对常山药业的关注很快跑偏,聚焦在了这句话上,“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如果有30%能够接受治疗,人数就将达到4200万人。”
对,你没有看错,确实是说中国约1.4亿男性患勃起功能障碍。还有网友排除了女性和非适龄男性后,做了粗略的估算。按照常山药业使用的统计数据,几乎每三个男性里面,就有一人患有ED。
这要是真的?可真是男人听了会沉默,女人听了想流泪呀!
不过,广大的男性同胞们纷纷表示,“这口飞来横锅,我们不背。”
群情激愤间,大家言语直指,“常山药业的数据不准确。”
面对公众对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质疑,深圳交易所向常山药业发出了问询函,要求其补充披露上市公司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
为了平息风波,常山药业赶紧出面解释,称数据是从国信证券2014年5月底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里来的,研报里说中国ED患者有1.27亿。至于数据的准确性,他们的确没有核实。
至于为什么研究报告里写1.27亿,常山药业的公告里又变成了1.4亿呢?他们解释说,后来还有研究报告写1.3亿呀,这又过了几年,人数肯定涨了,所以感觉写1.4亿也差不多。
难道,这数据就是大笔一挥改出来的?
事实上,这并非是第一次有人统计我国的ED患者数量了,而且不同的统计结论差异巨大。早前,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ED患者数约为1.27亿;平安证券的观点是认为有8000多万;广生堂的数据就保守得多,认为有2000多万。
由于这种隐私数据极难获得,连卫健委都未必掌握。所以从2000万到1.4亿,其间究竟有多少男性是被ED了,实在不得而知。
其实,常山药业发布的1.4亿ED患者这种骇人听闻的数据在国内多了去了。
去年,康宁医院申请A股上市,还说咱们国家有1.8亿精神病患者呢!
作为国内唯一的三甲民营专科医院,康宁医院在申请上市的文件中引用了市场研究顾问公司Frost&Sullivan的报告,称咱们国家有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按照人口比例折算,咱们国家每八个人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网上还一直流传着一个不可考的段子,说在会议上发审委指着这组数据问,“如果说中国每八个人就有一个人患有精神病,那你看看我们审核的这几个人,谁是精神病?”
结果,IPO无情被否了。至于这个结果和引用的数据有没有直接联系,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中国人有的疾病还不止这些。
咱们国家可能还有1.51亿的糖尿病患者。贵州百灵的公告称,“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25亿人,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糖尿病患者6.24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也将达到1.51亿。”
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也有一个亿吧。广生堂的公告称,2015年全球约有3.25亿人感染有慢性乙肝病毒或者丙肝病毒,而我国59岁以下人口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达9300万。也就是说,我国至少约有一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而且我国每八对夫妻里面,还有一对有生育困境。根据通策医疗的公告,“我国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生育困难,患者人数超过5000万。
那么,问题来了,请数学好的课代表来算一下,按照这样的统计数据,中国没患ED、能生育、不是精神病患者也没有得糖尿病,且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有多少?
究竟是中国人病太多?还是统计数据水份太大?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思考维度。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画大饼”憧憬市场前景并非新鲜事。而前文中骇人听闻的公告也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上市企业的公告书上,用以描述该企业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
据悉,虽说常山药业1.4亿阳痿说触怒了公众,但在此统计数据下对其百亿级别市场规模的预判,依旧为该公司带来了连续两日的股价大涨。在公告发布的第二日,常山药业涨停;翌日,股价再涨9.6%。
遗憾的是,因为被爆料出高管在股价高点精准减持,两天后常山药业股价又由涨转跌。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高树华、高会霞、丁建文、黄国胜四人共减持1008万股,减持金额超8764万元。
不少股民质疑,常山药业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拉高股价然后减持套现。很快,深交所也参与到了调查中来。因为涉嫌违反《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相关规定,目前深交所已经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启动了违规处分程序。
此外,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常山药业还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称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于几日前停牌。
至此,喧嚣多日的“1.4亿阳痿说”也有了暂时的终结。
如果说调查数据致力于给中国人造病,那么广告就致力于给中国人一边造病,一边治病。
有的广告会告诉你,你的某种生理现象是一种疾病。
比如经典广告词,“孩子不吃饭,儿童装XX牌健胃消食片”,还有“妈妈说,胃难受的时候,要喝XX胃泰。XX胃泰,舒缓多种胃部不适”。这逻辑搭建的,是不是丝毫不讲道理。难道孩子不吃饭就不能是偷吃零食了,或者饭菜不合口味?只要胃部不舒服,就得喝XX胃泰?
很显然,这些药品广告给了你一种暗示,你身体出现的某些反应,甚至是自然生理反应,也是有问题的。久而久之,你忽略了去寻求医生帮助,就根据广告上的只言片语,选择了药品疗法。
有的广告,致力于告诉你,你先别管自己究竟是什么病,吃了这个药再说。
于是能看到药品广告里面直接说,“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快用xx牌小儿肺热口服液”;或者“刷牙恶心干呕,这是慢性咽炎,请用xxx清喉利咽颗粒”。
相信总有人看了广告就给自己对症下药,这很容易导致病症相似的疾病被误诊,甚至延误、影响病情。
还有另一类广告,就更厉害了。你明明没病,可一看就觉得自己有病,需要吃点药。
比如某某盖中盖,老年人专用盖。比如某某排毒养颜胶囊,一片下去,浑身轻松。这种广告让人成功的忽略了个体差异,忽略了自己的实际需求,让人忘记了是药三分毒,开始相信吃一片总归是不会错的。
拿补钙这件事情来说,不了解自身状况盲目补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有的可能导致体内微量元素失衡,有的可能导致高钙血症,甚至引发胰腺炎等等。
而中国几千年的养生传统,也给了保养品没病找病的巨大市场。谁让咱们国家向来上至帝皇,下至草寇,都痴迷于灵丹妙药呢?
如果一个中国人有腰酸腿疼、肾不好、眼睛常常看不清、体弱多病等病症,他多半寻求过神药界“四大天皇”之一的曹清华、莎普爱思、鸿茅药酒、汇仁肾宝的帮助。再加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还有“强强强强强,千年铁皮……”,完美构成了解决中国人体虚问题的“神药”梯队。
假如真的有什么小病痛,咱们国家的传统土味广告里也有“神药”能给你安慰与依靠。
相信只要看一段,就能立即回想起,这些非专业演员的演技有多么到位。比如老太太“刘洪斌”,因为能够一人身兼多个专家身份而红极一时。短短几年期间,她活跃于地方卫视的各类养身节目中,能打包票解决的病包括但不限于咳嗽、糖尿病、通风、火骨、祛斑、心血管疾病、失眠等等。
一人演绎,“神医在手,你有我有全都有。”
非专业演员舍我其谁的时候,专业演员也不甘示弱。严顺开老先生的精彩表演,让我现在都记着xx五行针。
其实,医药与保健行业能够吸引来众多人才,为我们动情演绎一个“多病”的中国,并非是偶然。作为广告费最高的行业之一,他们对于广告的青睐,向来是一年更比一年高。
而且,这是一个在打广告上,非常与时俱进的行业。网综、IP大剧、热播节目,几乎是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敏锐的广告眼光。
2017年,16家上市药企的广告费超亿元,其中上海医药、人福医药广告费过十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16家药企中有13家上市药企的广告费超研发经费。
而且,虽然行业广告经费巨高不下,但是利润率却十分可观。所以,这一波,并不亏。以另外一款有ED治疗效果的药品白云山金戈为例,其营收与成本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利润率高达92.62%,几乎与茅台酒的毛利率不相上下。
从一张披露出的2017年上半年上市药企毛利率一览中,还能看出,排名第一的药企毛利率能够高达96.96%。
铺天盖地的广告,塑造着一个“多病”的中国。而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的人们,也不免产生关于疾病的焦虑。
保健品,几乎成了老年人生活中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在上海市的一项数据调查中,近70%老年人一年内购买过保健品。近40%子女认为父母有过非理性消费保健品行为,但老年人的实际消费远超出子女的估计。
老年人为了购买保健品,对子女不报、谎报、瞒报常常引发家庭矛盾。另一方面,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中也频频受骗。据悉,在老年人被骗事件中,保健品受骗位例首位。
一些不良商家一面宣传保健品安全无副作用,一面违法添加降压、降糖、降脂西药,将普通药物包装成天然“神药”。60余岁的李先生,买了号称有降血糖功能的保健品“仁合胰宝”来吃,结果因为和降糖药叠吃,造成低血糖差点危及生命。
在疾病与死亡焦虑面前,曾为大学教授的老人也难以幸免。汤先生81岁的老父亲就因为迷上了购买保健品,短短几年花费300余万,直到为了购买新的保健品决定变卖房产,远在国外的儿子一家才知晓。
中老年人忙着在保健品市场寻求抵御疾病的法宝,青年人却陷入了另一场尚未采取行动的疾病焦虑中。
猝死、抑郁、精子质量下降……这些话题开始悄然而又频繁的出现在了城市青年的对话中。
于是,90后秃顶了!精子质量大幅下降了!某某程序员又猝死了!这样的标题,成为了年轻人的朋友圈里最新鲜的话题,在一篇又一篇以焦虑为主题的10万+文章里,年轻一代也成为了“多病的中国人”。
于是,年轻人一边吸烟、熬夜、喝酒,一边向已婚人士请教精子质量下降的疑惑;一边担忧着日渐向后的发际线,一边开着“啤酒里面加枸杞,暴饮暴食的时候吃健胃药,吃麻辣烫的时候来点止泻药”的玩笑。
老年人则在以一个免费鸡蛋为起点的保健品会销里,感受着销售员胜似亲人般的关心与温暖,然后拿出一点点攒下的定期积蓄,买下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畅想着长命百岁的未来。
当统计数据说,你大概率有精神病、糖尿病;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讨论着你的病有哪些神药可以医;当身边的亲朋好友,都陷入一场场无病呻吟;你真的能心安理得的觉得,你没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