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节》
数九寒天,腊八粥四溢飘香的味道悄然而至。
腊八,伴着腊梅独枝俏的喜庆,携着冬的清冽气息,扑面而来。今天就是腊八节了,关于腊八习俗,其实还暗含着一些养生经,那么,腊八节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呢?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习俗,祈福迎新年
1. 吃腊八粥:自古以来,每逢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合家团聚一起食用,同时馈赠亲朋好友。
2. 祭祀: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 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 炮制腊八蒜: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同时因“蒜”通“算”,在这一天很多商户都会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5. 制腊八豆腐: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也可进行加工雕成动物花卉形状拿来招待贵宾。
6. 吃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一碗腊八粥,养胃又暖心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拉开了迎接春节的序幕。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喝上一碗用料齐全、黏稠绵密的腊八粥,温暖又强身。
按传统养生观点,腊八粥具有健脾益肾、滋补虚损的功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充盛,则身自强健,邪不可干,可以减少春季得病的机率。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豆类中含有优质植物蛋白,干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大有好处。
同时,腊八粥主料大多为五谷杂粮,杂粮中膳食纤维多,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消化不良、经常腹胀的人,熬腊八粥应该少放黄豆、黑豆等,可以放点暖身的糯米,多加点养胃的糙米。熬之前将食材充分浸泡,要煮得软烂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腊八“保胃战”,艾灸来帮忙
腊月天寒地冻正是脾胃容易失和的季节。人体的脾胃不好,就会影响肾对阳气的补益。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交通枢纽,连接各处,一旦脾胃受损,身体各脏器运转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调养身体也是从调理脾胃开始,脾胃的运化好了,就能把吃进体内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良好地吸收,达到补肾、强身的目的。因此,在腊八节喝腊八粥,正是保养脾胃的一种养生方式。
除了喝腊八粥,腊八时节保养脾胃还有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式——艾灸。《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艾灸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同时,艾灸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经常用艾艾贴温灸身体,可以调整脾胃的气血供应,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汇点。艾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腹痛、畏寒怕冷等。同时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艾灸关元穴能促进肠道吸收功能。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
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即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是强身健体的要穴。
公孙穴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属脾经之络穴,通向胃经。昔有肝木为公,脾土为孙之说而得名。经常艾灸公孙穴,可以起到健脾强胃、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