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宋·王安石《暮春》
从气候演变规律来看,每年的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基本上都处于暮春时段。这一时段是从春到夏的过渡阶段,此时运用各种保健养生方法,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
最近几年的暮春时节,我国许多地方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或突破30℃,很多媒体报道“夏天已经提前到来了”。不过,依据气候规律,30℃的暮春终究还是春天,不能用夏天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局部时段的30℃”,而必须用春天的养生法则,处理好气候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还是应该遵循传统的“春捂”原则,尤其在早晚时段,或是天气变坏之时,应尽可能地多穿些衣服,中老年人以“不感觉热”为标准,年轻人则以“不感觉冷”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
暮春的晴日,早晨寒意明显,上班、上学的人们都会多穿一些衣服,而到中午下班、放学时,艳阳高照,热气扑面,气温升高,人们就忍不住在路上就脱掉外套,从而在盎然的春意中获得一路清爽。其实,暮春的中午,当感觉到热得难熬时,在艳阳下或进家后脱掉外套,都是正常的举动,如果能及时穿衣,对健康并无妨碍;但倘若过于贪凉,在室内不注意及时加衣,则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暮春时节,多大风天气。因为风速较大,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一般来说,早晨起来要喝点水,这不仅因为是人体生理的需要,还因为暮春时节,天气还不是太热,白天容易忘记喝水。而劳作之后要补充水,是因为劳作或运动之后,在风的作用下,常常“出汗不见汗”,也容易忽视主动“补水”。每天喝够2000毫升水,可以通过水分冲洗体内的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是排毒最简便的方法。
时至暮春,日常保健养生也应顺应时节。许多上班族纷纷发朋友圈展示自己一天的步行纪录,有的甚至为冲榜首而较劲。其实,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过度运动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
身体锻炼方面,应谨记并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可选择散步、慢跑、垂钓、放风筝、太极拳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到野外踏青春游。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出汗量,以调养五脏,加速体内排毒,但应避免过度。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证在夏季的时候气血充盛。而出汗过多则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而损伤人体正气。
这个季节通常多雨,湿气较重。
湿气最易困脾,加之春季肝气旺盛,太过则伤脾。因此,暮春时节的饮食重点应是健脾除湿。
如果被雨淋到,又或者脚浸泡过雨水,那你可以在回家后第一时间给自己?泡一杯红糖姜水,这样能够帮你驱除体内湿寒之气。其次,在潮湿的季节里,饮食要尽量清淡,不要过多食用肥腻、味道厚重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鲫鱼、冬瓜、红小豆、薏米等有利于化解体内湿热的食物。就算为了打发无聊时间而想吃零食,也一定记得不要选择甜品。另外,像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切记不能过量食用。包括冷饮,这些都将会影响你身体的运化功能,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排湿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