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热烈祝贺:《当代健康报》近日对本馆坐诊专家邸秀平教授进行了专访,并于2月23日整版发文《初春常遇倒春寒 生病需治更需防》,讲述了当下倒春寒天气如何预防疾病,由于篇幅较长,我们按病症分为三期分享给大家:
原文如下:
初春天气变化多端,前几天还是春意盎然,转眼就“迫降”到零点;棉衣重新穿上没几天,接着又是春风拂面;一不小心,又将迎来新的一轮寒流。“过山车”模式的“倒春寒”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纷纷中招患病。
初春常遇倒春寒 生病需治更需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邸秀平教授
谈春季常见病症的中医防治
记者:贾玉华
心脑血管疾病:
通为用 适寒热 调起居
魏先生是位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律不齐,三高。他在济南赵树堂中医馆找到退休后依然坚持临床工作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邸秀平教授。邸教授辨证施治的同时,对魏先生进行生活指导。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加上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药物,魏先生很快获得健康。
邸教授说,初春正是春寒料峭之时,气温不稳定,气候干燥,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预防的关键时期。当大风和寒潮来临时,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血压控制不好,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硬化更为严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极易造成脑血管不断舒张、收缩,更容易引发中风、心梗等并发症。此外,生活无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情绪过度激动、烟酒过度等原因也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与脑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除了血脉的关系之外,还有“心代脑思”功能。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治疗、调护方面,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病位在脉壁,根本在于心主血、心主脉功能失调,病机主要是血脉凝塞不通,气血闭阻。
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气虚为本,气虚所致瘀痰为标实,日久入络发展演变的终末阶段。如果累及脑动脉就会出现中风的临床表现,累及心脉就会出现冠脉综合征等的临床表现。
脑为奇恒之府,充养脑髓,脑得心血则功能正常,调节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心脑疾病常同时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疾病的共同的病因,为心脑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使血管通而不溢,恢复全身气血循环。
“上工治未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也应当尊《黄帝内经》之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邸教授解释说,春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适应寒热变化,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大风天气、雨天或沙尘天气尽量少出门。日常合理膳食,以低脂、低糖、低盐为原则,做到清淡、科学、适度、均衡,主食最好以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喝绿茶。食用油和食盐要严格控制,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遇到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停止运动。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剧烈变化。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感冒,定期检查和规范用药。如果出现头疼、头晕、四肢麻木等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下期预告:倒春寒之咳嗽篇)
专家简介
邸秀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保健科主任医师、教授。1966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1979~1981年在山东中医学院西学中系学习中医三年,一直从事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擅长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等、糖尿病、老年性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病。主要论著20余篇,主要有《治疗外感咳嗽30例观察》《益气养阴治疗老年性糖尿病体会》《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疗》《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等。参编著作《实用心脑血管病学》《临床经验荟萃》。《降脂延衰流膏》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曾多次获得“临床优秀奖”“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