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病例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新闻 > 康复病例 >

《当代健康报》专访本馆王贺增硕士

来源:赵树堂中医馆  发布时间:2017-02-16

《当代健康报》专访本馆王贺增硕士

【喜报】热烈祝贺:《当代健康报》近日对本馆坐诊专家王贺增硕士进行了专访,并于2月16日发文《传承不拘形式 实践方见真知》,回溯了一个年轻中医的临床之路。

 

原文如下:

 

传承不拘形式 实践方见真知

一个年轻中医的临床之路

 

 

2月9日,一个周四的下午,位于济南市山大路9-17号的济南赵树堂中医馆候诊区已经有不少病人在排队,他们挂的是一位名叫王贺增的年轻中医的号。经过了解记者发现,王贺增1982年出生,今年才35岁;而且专科毕业6年后读的研究生,在很多人眼中甚至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班出身。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样的医生会有那么多“追随者”?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王贺增。


家庭的熏陶,迷上中医

王贺增,出生在山东聊程莘县,祖父、父亲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中医。从他记事起,问诊切脉、遣方用药、炮制煎煮,这样的画面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内经素问、伤寒金匮、金鉴条辨,这样的名词就萦绕在耳边。家庭的熏陶,让年幼的王贺增对中医充满了浓浓的好奇和兴趣。
  上学后,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王贺增对于中医的了解也不仅限于看到的和听到的,他开始自己看书,学习中医经典。初中,别的同学复习、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王贺增用来阅读中医经典,;别的同学去买辅导书,他则买回来一堆的中医书;别的同学去上辅导班,他则去医院看中医看病。三年初中下来,他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濒湖脉学》……这些中医经典如数家珍。


学校的教育,认识中医

由于时间大量用在中医,王贺增的学习成绩不尽人意,2001年,他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科。
  之前,王贺增接受的中医学内容是随机的,有什么书看什么,遇到别人看什么病例就旁边什么病历。而中医院校的教育则是按步骤、按程序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3年的正规教育,让王贺增对中医学有了崭新的认识。


临床的吸引,爱上中医

从初中开始,去医院或中医诊所看中医看病成了王贺增最大的兴趣爱好。上大学的3年期间,王贺增去济南市中医医院看全国名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济南市名老中医浦家祚坐诊。一开始,王贺增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默默地记;随着去的次数多起来,他开始向浦请教,和浦老讨论,遇到意见相左时甚至辩论起来。学术的碰撞,让年轻的王贺增和浦老成了忘年交。实习的一年时间,王贺增一直跟浦老学习,受益颇深。
  对中医的坚持,浦家祚认为王贺增是一棵中医的好苗子,建议他跟师三年。年轻气盛的王贺增拒绝了浦老的好意,决定毕业后回老家自己创业。
  回到老家的王贺增,考取了乡村医生证,正式开诊看病,临床的魅力让王贺增深深爱上中医。
  莘县人民医院妇科魏仲奎是山东省中医学院(现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届学生,七代祖传中医妇科。一到魏仲奎门诊时间,王贺增就去医院学习、交流,得到魏仲奎认可。魏仲奎将家传治疗方法、经典方剂倾囊传授。


从医的坚持,探索中医

临床的积累,让王贺增在当地小有名气,甚至有病人不远几十里地慕名而来。病人多了,看的病种也就多了,偶有无效者,让王贺增感觉自己“水平”不够,需要提高。2010年,他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师从山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宋绍亮教授。宋绍亮教授治学严谨,博采众方,遵古不泥,学术精湛,勇于创新,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临床处方以简、便、廉、验著称,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王贺增跟师三年,得其真传,受益颇深。
  3年研究生学习阶段,王贺增都一直坚持临床坐诊,将所学用于实践,抓主证,用主方,选主药,临床多有良效,对中医的探索也日益深广。
  曲折的求学临证道路,让王贺增感受良多,百感交集。无论科班出身,还是家学相传,在中医的成长道路上,没有“标准格式”,只有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方见真知。

 

(记者 贾玉华)

 

预约专家 精标药房 网上商城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客服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日

7:30-21:00

客服

0531-67860526